<<花样年华>>里最后梁朝伟是不是去过吴哥窟,具体的情节到底是怎样的呢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21 05:03:03

旗袍老墙吴哥窟--评《花样年华》

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http://ent.sina.com.cn 2000年11月26日15:00 北京青年报

  梁朝伟去新加坡后,张曼玉的旗袍换得显然少了。直到影片结束,我们看到的还是在影片前半时出现过的很抢眼的那几件:胸前有夸张大花的那件,白底黑花的那件……当情感只剩下追忆,服装也就成了时装,也许为展示现在的自己,也许为展示过去的自己。连展示的舞台也因之变得随意和分散,或窗前或街道,而给人视觉以强烈冲击的老墙不见了,那高高低低,你来我往,擦肩而过的窘迫不见了,那个被梁朝伟发现秘密的饭盒也不见了。

  这就是《花样年华》了,在前面它和主人公一道努力打碎生活的秘密,为此,王家卫把话剧腔都带进了男女主人公的谈话中,那种“你是不是有女人了”式的试探,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张曼玉的绝佳表演,还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不可捉摸,试探,表演,说的是共同关心的人和事,看到的却是彼此真实的反应,取哪个,舍哪个,信哪个,忘哪个,都在幽幽的默视中,只有这样了。

  这就是《花样年华》了,在后面它又和主人公一道修复被打碎的生活原貌,为此,王家卫把梁朝伟请到了吴哥窟,让他对着那个古老的洞,埋葬1962年的秘密。这样的跳跃对王家卫来说是手到擒来的事,他喜欢升华,但这次的升华却受到影片结尾一个声音的挑战:“如果有多一张船票,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?”可见埋葬秘密也是很难的。

  想打破生活的现有状态,继而又想让生活回到最初状态,有一些冲动,有一些缠绵,最后都要归到一些追思,一些纪念,前者是从风里雨里换来的,是从躲避惊慌中抢来的,而后者则是从闲散时光中积攒的,是从睹物思人中溢出的。

  两种《花样年华》有人一生不取一种,王家卫都取了,让梁朝伟、张曼玉演了,无比精彩,无比感伤。多么壮阔的历史在百年之后也只能留在一本书里